🤫說到「林森北路」你會想到什麼呢?
大多數人,可能都會想到繁華的夜生活。那麼,在地人又是怎麼想的呢?
本集邀請到身為林森北人、同時也是自媒體品牌「林森北消息」消息工作室的創辦人 Nana!
Nana原先做著新聞編寫工作,喜歡寫東西的興趣,讓她時常隨筆在臉書上寫下家鄉日常紀錄。
她發現當下班時,說到自己要回「林森北路」,同事們總是回以擔心的疑問。她認為自己的家鄉並不像大眾傳統刻板印象那樣,又正好在因緣際會下參加了「Be a Doer!臺北市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」,就正式開始紀錄家鄉的故事。
#開始紀錄之後 #發現居民好像都動起來了
一開始Nana以日常提筆,她選擇以直白的「消息」為名,希望告訴大家林森北發生了什麼事。從追蹤神出鬼沒的好吃臭豆腐阿伯開始,開始有些網友也會上來「互動」,留言「現在阿伯到xx巷口了!」、「阿伯的營業時間好像是......」,Nana發現有好多居民跟著「動起來」了。更多的居民湧入留言區,連結起對家鄉的熱愛。
而在參與Doer計畫後,Nana學習如何更有脈絡地紀錄在地文化和歷史故事,實地訪談在地居民、撰寫報導,不只在地方開設實體據點,更是號招在地居民一同出版了實體雜誌。她說有據點以後,「網友們」都來「認親」了!那些串連不再只是停留在網路上,而是延伸到了現實中。
Nana說自己不敢說自己達成了什麼影響力,但是居民們的感情確實變得融洽了!她的據點樓上就是社會住宅,居民們從原本鮮少互動,到變成熟識熱絡,Nana也鼓勵居民們一起參與Doer計畫,後續也更是孵化如:「第二人生雞蛋糕」這樣由在地居民組成的更多行動出現。
林森北人站出來!在地人是如何一步步打造原生媒體品牌?
10/19(六)10:00,一起來聽!
✒︎ 本集Guest|林森北消息(消息工作室)創辦人Nana
(✨本集還有一些神秘來賓喔!)
✒︎ 必聽劃重點
🎙熱愛紀錄,社群提筆分享日常生活
🎙追逐臭豆腐阿伯帶來的連結漣漪
🎙借一百萬成立工作室,熱情會燒盡嗎?
🎙從自媒體走到實體據點、雜誌
🎙不論白天與黑夜,這都是我的家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Design For Taiwan 的好朋友又來囉!
這次我們邀請到的是在第八屆無限社會設計展中認識的團隊「與你相癒」。
他們運用一年的時間為社會問題尋找解方,在計畫中相識的幾位同學們,選擇了癌症議題。從其中一位夥伴Kt的經歷出發,Kt的姊姊罹患癌症過世,當時正面臨學測壓力的她,並不理解姊姊的病情。因拒絕了姊姊的散步邀約,而留下心裡的遺憾。
#沒有說出來的話很可能就沒有機會說了
「與你相癒」團隊的作品很細膩,核心著重於溝通與記憶。他們實際尋找癌症病友進行訪談,理解到患病的痛苦及他們的情感和物質需求。接受自己罹患癌症並不容易,後續的療程更是漫漫長路,許多癌友在療程中會因家人的不理解而產生衝突,最後為了避免衝突,彼此便不再溝通。
「如果當時的我能使用這款APP的話,我想我會想要記錄回憶吧。」
團隊在APP中不只放入了就診日曆提醒、健康紀錄等功能,也設計問題幫助癌友之間及家人,能夠在社群共筆互動,就像交換日記,一同記錄下自己的心情。也設計圖畫功能,讓使用者能透過不同媒介表達。更有累積點數的正向回饋,透過每日的心情紀錄,在虛擬商店兌換真實可使用的物資。
「與你相癒」團隊來自不同學校與年齡,他們是如何在這一年內逐步梳理議題、打造出這款APP的呢?未來又有什麼樣的規劃?
10/12(六)10:00,和團隊空中相會!
✒︎ 本集Guest|與你相癒團隊 蔡孟璇、黃俊融、Kt
✒︎ 必聽劃重點
🎙社會議題這麼多,如何選擇離別議題?
🎙親身經歷出發,「我曾留下遺憾」
🎙實際訪問,接觸癌友後的震撼彈
🎙一步步梳理問題,APP細膩建構社群
🎙用一個詞形容「與你相癒」它會是...?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/
又一集 AI 大師級人物來訪!
\
本集邀請到來自師大翻譯所的田存聖,這位「田大師」為何是大師......從科技小白到AI高手,完全憑著興趣把AI活用自如!
#AI其實離我們不遠
田存聖Tien 最初和AI的相遇是從一本翻譯期刊,當時就讀師大翻譯所的他碰上生成式AI崛起浪潮,思考「這樣的工具能拿來翻譯嗎?」,好奇所謂大型語言模型(Large Language Model, LLM)對翻譯的掌握度如何,便開始了「玩AI」之路。
「最開始玩,我就請chatGPT幫我用徐志摩的語氣翻譯『It’s raining』。」
從翻譯書信、文法檢查、甚至網路流行語到程式語言,Tien開始瘋狂探索這些生成式AI對「語言」的巧妙運用且為此無法自拔。他笑稱自己是「探索人工智慧的工人田存聖」,為了將這些學習過程與更多人分享,他也將自己的發現製作成影片上傳至Youtube同名頻道田存聖,才發現原來這麼多人對AI感興趣。
「很多人玩一玩,很快就膩了。這是因為我們把AI當成『玩具』,而不是『工具』。」
他拿推土機來比喻,如果有機會開開看推土機,大家應該都會想體驗看看。但如果是真正的推土機司機,便會思考這個爪子夠不夠力、適不適合現在的地形?這樣的思考便是他認為能將「AI」用得好的關鍵——不只是把AI工具當成玩具,而是真正思考它可以如何應用到自己的工作。
😲:那對「AI菜鳥」而言,大師有什麼建議呢?
Tien覺得「用好AI」最關鍵的就是「開始用」,AI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,從生活中看Youtube協助翻譯外文影片、利用notion整理課堂筆記、使用canva製作簡報,這些我們熟知的工具都慢慢導入AI輔助。只要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,嘗試「用用看」,說不定就會發現比想像中還要簡單有趣!
10/5(六)10:00,跟著田存聖Tien大師來「探索AI世界」!
✒︎ 本集Guest|田存聖Then
✒︎ 必聽劃重點
🎙「AI」到底是什麼?認識「大型語言模型」
🎙人工翻譯強,還是AI翻譯好?
🎙生活中有哪些情境可以應用到AI?
🎙生成式AI魅力?為什麼我好喜歡跟它說話?
🎙AI離我好遠?菜鳥該如何開始?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當媒體識讀遇上AI,新的難關又來了!
⮕ 新聞可以用AI生成的「照片」嗎?
⮕ 照片不太行......那「插圖」可以嗎?
⮕ 擔心不真實......那「標記AI生成」可以嗎?
一眨眼已經進入AI世代,早在 #chatGPT、#midjourney 竄紅以前,AI工具就緩緩走入我們的生活當中。比如短影片常見的AI生成語音、修圖軟體的消除路人功能......或許你我都也早已活用過幾種AI小工具。
那AI對媒體識讀帶來什麼影響?這次我們邀請到資深媒體人——中央通訊社董事、政治大學新聞系李怡志教授,來與我們談談AI對教育、對新聞的影響。
#AI生圖會違反新聞的真實原則嗎?
怡志教授分享,自己在近期的研究中,嘗試在新聞報導中使用AI生成擬真照片、以試圖還原無法取得照片的場景。但這樣的嘗試引發不少網友反彈,認為新聞就是要真實,怎麼能用AI生成?
「用AI生成盡可能真實還原現場的照片,會因為太過擬真而被質疑不真實。但是使用圖庫的免費照片,我們卻又覺得好像沒什麼問題。那閱聽人期待的,是 #盡可能還原真實 嗎?」
怡志教授也提到,現代人往往願意花錢購買追劇平台會員,卻很少人願意在新聞媒體上付費。那媒體到底該如何在入不敷出的狀態下維護高品質?很多網路媒體報導其實都使用免費圖庫當作「示意照片」,有時照片跟文章內容相差甚遠;但希望讓報導更還原而讓記者用AI生圖,大家又覺得大有問題!
身為閱聽人的你我,是不是也能來一起想想看,你認為新聞可以使用AI生圖嗎?為什麼?
9/21(六) 10:00-11:00
上線來收聽資深媒體人分享AI觀察🎧
也歡迎大家一起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看法!
✒︎ 本集Guest|李怡志教授
✒︎ 必聽劃重點
🎙AI 進入校園,影響學習新模式?
🎙AI世代自然生成,教育「不動」也會變?
🎙新聞用AI生圖可以嗎?AI = 不真實?
🎙閱聽人,你知道你在看什麼嗎?
🎙AI來臨不焦慮,其實你可能早已熟悉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「心理師,謝謝你從不像其他人那樣,帶著有色眼光看我。」
「哈哈,我也真的看不見你呀!」
幽默風趣、溫和又令人安心的穩重聲音,是我們對楊聖弘心理師的第一印象。
本集邀請到的是在國立臺灣圖書館擔任《友間療癒室》協同主持人的楊聖弘心理師,在節目中他以「阿弘開講」為題,雙週帶領大家閱讀一本書。以書為題,切入各式心理議題。
聖弘心理師為雙眼全盲,他47歲才決定轉行。最初其實沒有打算轉換跑道,只是覺得人生該「好好玩」,便選擇跨領域就讀原先就有興趣的心理諮商所。讀著讀著發現要面臨要不要實習的抉擇,他就這樣正式踏入了心理諮商領域。
「察言觀色」一直被視為心理師的必備技能,也是聖弘心理師開始的糾結。即便在求學或過往主持電台節目的經驗裡,都被稱讚擅長傾聽和引導他人分享。他卻還是擔心:「我看不見,能讀懂個案的表情變化嗎」?而第一個實習個案,就帶來了開頭那段暖心的互動故事。也成為他決定正式成為一名心理師的契機。
聖弘心理師也分享在節目「阿弘開講」單元中,希望透過讀書帶領大眾更加認識自我,也分享他自己的故事。看不見成了他獨一無二的特色,也成了他「不會帶著有色眼光看人」的溫柔。
本週六 9/14 上午10:00
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聖弘心理師如何透過聲音傳遞溫暖力量!
✒︎ 本集Guest|楊聖弘心理師
✒︎ 必聽劃重點
🎙隱藏在圖書館內的《友間療癒室》
🎙人生應該好好玩,47歲轉換人生跑道
🎙過去的路總有意義,電台主持人回憶談
🎙阿宏開講,每週從書帶你探索心理議題
🎙選一本書送給自己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「永續」到底是什麼?青年返鄉,又能創造什麼改變?
本集邀請到在北海岸活躍的青年團隊 浪金山 創辦人蔡文培 Bacon!
文培同時也是臺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,他畢業於文化大學新聞系,在某次專題報導的製作過程中來到金山,便與這裡結下緣份。
畢業後他希望能到地方做些什麼,但並非在地人的他,到地方沒有人脈也沒有資源,到底該如何開始?文培說:「我們希望地方創生是一種意識,而浪金山想做的,是 #為下一個來到地方的人做準備 。」
「做podcast讓你可以有個名義去『採訪』居民,也可以透過節目把這些內容保存成自己的田調數位資料庫。」
團隊的第一步從田野調查開始,除了閱讀文獻、他們也想到這個可以「名正言順」跟居民聊天的方法。就這樣啟動了podcast節目 #浪集,立志打造一本金山的有聲故事書,期望讓聽眾能在線上閱聽金山,線下也知道該怎麼「浪」金山!
9/7(六) 10:00
跟著浪金山,一起到北海岸走一回!
✒︎ 本集Guest|浪金山創辦人 蔡文培 Bacon
✒︎ 必聽劃重點
🎙大學時的熱血,開啟「永續」行動魂
🎙採訪開啟金山連結,青年如何進入地方?
🎙「我可以採訪你嗎?」用節目搭起橋樑
🎙不是在地人,可以在地方留下嗎?
🎙浪集、浪聚、浪金山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用媒體創造你的社會影響力!
你或許聽過許多用影像結合公益議題的案例,但你聽過用音樂做公益的例子嗎?
友個音樂工坊由一群熱血青年組成,本週邀請到創辦人爽爽與夥伴呈呈!
大學時他們想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專業做更多事,最初以「新故事運動」名號成立,希望能以公益媒體的定位帶出社會議題,推出了《尋找親愛的家》、《城市的房客》等系列作品。
「你是在幫助他們,還是在做自己的作品?」
新故事運動曾經常站上街頭宣傳作品和其社會議題,但某次路人給予的回饋讓幸蓉停下腳步:他們用心做的作品,是不是仍然與議題本身好遙遠?
於是,《友個音樂工坊》的點子悄悄萌芽。
他們希望發聲權能回到議題中的人身上,便推出《社福新故事》企劃,帶領NPO創作、唱自己的歌。
他們從過往的創作經驗中不斷反思,從失家兒少到街友,從沒有家的孩子到沒有家的大人。注意到人總是在尋找關於「家」的連結,便以「家」作為《友個音樂工坊》的LOGO。希望能透過音樂幫助更多人修復關係。
「我相信,沒有人聽音樂是不開心的!」
現在,友個音樂工坊以非營利組織型態重新出發。他們推出客製化DIY音樂服務,任何人都可以參與這樣的製作體驗、和重要的人一起做重要的歌。透過專業引導,從寫詞到錄音、修音都能自己完成。並結合共好1+1模式,也可以選擇在自己體驗DIY之餘,也送出一個名額給其他有這樣需求的夥伴。
8/31(六) 10:00
來了解如何用音樂發揮公益影響力!
(偷偷宣傳:友個音樂工坊歌曲DIY超早場體驗場次開放中!)
✒︎ 本集Guest|友個音樂工坊
✒︎ 支持友個音樂工坊:https://sweetsongdiy.org.tw/page/joinus
✒︎ 必聽劃重點
🎙新故事運動:不一樣的方式說社會議題
🎙想為議題發聲,還是在做自己的作品?
🎙走訪200個社福組織的看見
🎙從沒有家的孩子到沒有家的大人
🎙從歌曲中修復關係,紀錄重要回憶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\突破障礙,創造精彩!第二彈/
全台第一間全由重度障礙者組成的行銷工作室 維兒洽整合行銷工作室來囉!
「我們或許受到一些限制,但是我們有自己的專業,也值得讓大家知道『我們可以』。」
維兒洽整合行銷工作室,名字取自英文的「Wheelchair」(輪椅),發音近似「維兒洽」。由陳景維(維維)所創立,提供社群經營、視覺設計等整合行銷服務。工作室位於宜蘭,所有的夥伴都是重度以上的肢體障礙者!
創辦人維維是罕見疾病SMA(脊髓性肌肉萎縮症)患者,這種疾病會讓身體機能逐漸退化。但並不影響維維的樂觀,他用一隻手指出版個人傳記《維小的我想撼動這個世界》、坐輪椅環島、也成為生命講師到學校演講,與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故事。
#找到更多像我一樣有專業但無處發揮的身障者
維維畢業後就自己創辦行銷工作室,全程用眼動輔具操作電腦,也可以完成精美的視覺社群圖文。最初是想證明自己的專業,現在的夢想則是不只自己站出來、也能影響更多身障夥伴。工作室招募重度以上的肢體障礙夥伴,希望能找到更多像自己一樣,有專業、但無處發揮的身障者。
8/24(六) 10:00
一起上線,來聽維維如何用專業與正能量撼動世界!
偷偷說...... 也祝維維生日快樂!
✒︎ 本集Guest|Wheelchair維兒洽整合行銷工作室 創辦人陳景維(維維)
✒︎ 必聽劃重點
🎙什麼是SMA?脊髓性肌肉萎縮症?
🎙從臉書專頁分享開始「維維是我喔」
🎙克服困難輪椅環島,珍藏台灣之美
🎙用專業創業,眼動輔具破除限制
🎙讓社會看見更多障礙青年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本集再次邀請到厲害自媒體創作者✨在 ig 經營議題帳號擁有破1.1萬粉絲,以時事分享、邊緣議題、讀書筆記為主軸的文字型創作者及專欄作家李坤融!
#我是一個熱愛學習的學習障礙者 是坤融自我介紹的第一句話,專長是文章創作的他,令人完全聯想不到對文字吸收困難的學習障礙。
國中時他學科表現不佳,但總是認真做好每一件事,每天用心撰寫聯絡簿札記,某天被老師無意中朗讀表揚,讓他發現自己在寫作的熱愛與天份。
坤融並不吝嗇於揭露自己的障礙身份,年幼時在資源班結識不同障別的朋友,也讓他更具備耐心及同理。他發現大眾面對「障礙者」總是伴有許多疑慮的標籤,例如求職時提出自己的需求,卻因障礙身份而被婉拒。
正好自己擁有這樣的經驗、也就讀相關科系,便開始透過文章書寫,希望讓大眾更加認識不同族群或議題背後的原因脈絡。最初僅是想作為分享的ig帳號,也逐漸累積到突破1萬粉絲。
而坤融今年也發起台灣第一個由障礙青年主辦&參與的議題營隊,除了希望能透過不同形式的倡議行動,讓大眾更理解不同族群的需求,也希望藉由不同形式的行動,引發大眾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和思考!
8/17(六) 10:00
來聽自媒體創作者坤融的經營秘訣和成長之路✨
✒︎ 本集Guest|李坤融
✒︎ 必聽劃重點
🎙學習障礙是什麼?不是我們不愛學習
🎙科科讀不好,但天天認真寫好聯絡簿
🎙從資源班中看見每個人的獨特與需求
🎙ig 放長文?艱澀議題如何轉化成大眾語言
🎙障礙青年站出來,不再被「代表」發聲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再次邀請到無礙玩家社企電商/無礙玩家生活關懷協會創辦人賴志銘Jimmy,實在是太榮幸獲得熱騰騰第一手情報:無礙玩家近期發佈了共6張全台首度以身心障礙者需求打造的Google地圖!
內容涵蓋全台灣各縣市就業服務站、庇護工場、身心障礙小作所、全台輔具中心(維修)站、無障礙觀光工廠、食物/實物銀行據點......過往僅僅散落在各大臉書社團或零碎網站的資訊,都被整合起來,透過 Google Map 就能使用。
Jimmy提到這項計畫也是從自身需求發起,往往出遊時查詢了無障礙景點,卻到現場才發現有門檻、斜坡坡度不符合等,只得掃興回家。但障礙者需求多元,「無障礙」到底該由誰來定義?往往是難以界定的標準。
因此,Jimmy最初以屏東縣農場地圖開始做起,從小範圍的地區開始、蒐集網路上經過政府認證的「無障礙」觀光農場,並召集無礙玩家的夥伴擔任秘密客、讓不同障別的夥伴實地走訪現場勘查、拍攝照片並記錄狀況,彙整資料到Google Map。後來發現這樣的需求不僅限於屏東,便結合暑期實習生計畫,帶實習生著手整理其他種類地圖。
「其實無障礙空間不只是身障者需要,許多中高齡者可能也有這樣的需求。或者食物銀行,這些地圖大家都可以使用。」
彙整6張地圖後,Jimmy也持續與夥伴發想下一步拓展、精緻化地圖的可能性。也考量到資訊需要即時更新,地圖發布後不到一個月就有超過萬人瀏覽,可見需求龐大。現於無礙玩家生活關懷協會的網站都可以下載這些資訊,也歡迎有需要的夥伴自行取用!
✒︎ 本集Guest|無礙玩家創辦人 賴志銘Jimmy
✒︎ 必聽劃重點
🎙你認為的「無障礙」跟我認為的一樣嗎?
🎙資料整理也能發揮巨大功能
🎙秘密客測試確保不同夥伴需求
🎙全台第1張數位地圖誕生.....6張?!
🎙無礙玩家,活用Ai翱翔數位世界
8/10(六)早上10:00,又來拜見我們的「無礙玩家」志銘Jimmy!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根據兒福聯盟7月份所公開的「臺灣兒少的社群時代容貌焦慮」調查,近8成臺灣兒少陷入社群恐慌,2成陷入社群沈迷......臺灣青少年的自殺比率(*每十萬人自殺率)更是從2014年的5.1人上升到2021年的9.6人。
對數位原生世代來說,要面對的壓力不只來自現實世界,好像到了「虛擬社會」也不得不戴上面具。社群無形產生「必須呈現最好的一面」的束縛,為了保護自己,我們在現實世界中非必要就避免和陌生人說話;到了網路世界卻又無比在意陌生網友給我們的「評價」。
小鎮TownTown的創辦人洪庭凱從自身經驗出發,長期關注憂鬱議題,在一次競賽中遇到現在團隊的夥伴們,發現彼此不約而同都想要做這個主題,便組成團隊著手開發「相癒」APP。
#透過書寫把煩惱種進土地裡
相癒Hearest APP以正向心理學的表達性書寫(expressive writing)方式,透過簡單引導讓用戶寫下目前遇到的困境與情緒狀態,並具象化成種子和樹木。強調「煩惱不一定要立刻被解決」,你可以先把他種進土裡,等待自己有能量時再來處理它。也可以選擇「樹木種類」,象徵你期許自己解決這項煩惱時,能成為怎麼樣更好的自己。
#你可能需要幫助 #你也可以幫助別人
庭凱提到目前「相癒Hearest」也正在開發「樹洞功能」,擬定讓用戶可以將煩惱寫信傳送出去給他人。同時你也可以依照自己的狀態開啟是否接受,為他人的煩惱提供一些建議或支持。
「有些煩惱可能不方便跟身邊的人說。」
「我們希望相癒就像一座森林,你可以擁有自己的秘密後花園,也可以選擇走出去遇見不一樣的夥伴。」
✒︎ 本集Guest|小鎮TownTown 創辦人洪庭凱
✒︎ 必聽劃重點
🎙凝聚夥伴!小鎮TownTown的起源?
🎙將煩惱埋進土裡,等待勇氣萌芽
🎙心情溫度計,引導用戶覺察情緒狀態
🎙匿名樹洞:將煩惱傳送到世界上的某個角落
🎙小鎮TownTown,每個你都是最棒的自己
8/3(六)早上10:00,閉上眼讓我們一起走入相癒森林🌳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💭AI好方便,你怎麼還不會?
💭不會用AI,就會被從世界淘汰嗎?
💭大家都在說的AI、AI到底是指什麼?
\本集邀請到AI神人吳彥杰老師來為大家解惑啦!/
#AI新時代人人都是創意總監
「年輕人不用怕AI把自己取代,善用AI是幫你自己升職。」
「以前做動畫設計系都在熬夜,你要會建模、會攝影、等算圖、想腳本......現在AI可以幫你做大部分的工作,你可以花更多心力在把故事做好。」
身為共玩創作總監的吳彥杰老師專長製作動畫、也是影視製作人和編劇,早在AI尚未成為「夯」話題時,就緊緊追蹤並導入創作。他活用chatGPT、Gemini、perplexity等多種AI工具:協助提案發想、調整腳本格式、做PPT、快速閱讀外文雜誌等,將Ai變身效率助手。
不只自己活用,老師也在大學教課,早在2017年他就要求課堂學生嘗試只用手機「限時」創作,強調有什麼想法就趕快實施出來、遠比坐在教室裡空想來得好。因緣際會下,老師也將AI應用導入不同世代課程,從小學生、大學生到社區大學長輩,啟動各世代與Ai接觸連結,期望未來AI已不稀奇、而是早已融入生活習慣之中!
「未來的創意型態是持續在變動的。」
「創作的形式就像容器,看你倒什麼樣的創意進去。現在容器變成無限大,AI隨時可以給你100個『正確答案』,但那對它沒有意義,因為意義是人類賦予的。所以作為創作者,現在如何選擇要給觀眾『看什麼』是更重要的課題。」
他說AI並不如想像中可怕,它就像是把前面100個老師傅的經驗都濃縮集結給你。只要具備足夠的判斷知識,知道什麼是「好」、懂得問問題,就不會淪為AI面前的「伸手牌」!
✒︎ 本集Guest|共玩創作總監 吳彥杰老師
✒︎ 必聽劃重點
🎙AI是你的殺手、還是你的助手?
🎙AI打造一人公司,有可能嗎?
🎙活用AI秘訣,你只需要3個D......
🎙創作者被取代?未來「創意」型態改變?
🎙不同世代用AI,有什麼不一樣?
7/27(六)早上10:00,跟著我們一起開啟Ai新視野!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「不是沒有流量的題目就不去做,有些東西是你該做的。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被記錄。」
「很多時候我們都被社群綁架了,大部分會留言的都是負面的,但真正覺得好的東西,通常我們都只是點個讚、收藏而已。」
⸝
畢業於世新大學新聞系的Eulla做過電視台新聞記者、網路媒體編輯。她熱愛媒體業工作,喜歡透過採訪記錄別人的故事。
而Eulla最初的工作是播報社會新聞,每天報導火災、車禍等事件,又常常看見網友留言:「是不是沒讀書才當記者?」,讓她逐漸對未來產生迷惘。毅然決然辭去當時的電視台記者工作,心中仍留有對媒體業的熱情,因緣際會下來到運動筆記媒體。
#遇見真心熱愛跑步的編輯部 #送給台灣跑步圈的一份溫柔大禮
「我們有個潛規則,就是要進來的新人,都要跑過半馬,才有資格進來。」
Eulla最終來到運動筆記擔任編輯,她回憶起他們的特別默契,這是一個以分享跑步運動資訊為主的媒體,裡面的人也都真正熱愛跑步。
不只熱愛這項運動,Eulla與運動筆記編輯部夥伴們,甚至推出了「台灣第一本專為跑步運動製作的雜誌」。
他們沒有人有雜誌製作經驗,只有三個人、兩個月,卻憑著熱愛跑步運動的心,到書店買雜誌研究不同紙質、邀請跑者拍攝時尚封面、自行拍攝/撰寫內文⋯⋯全憑著對跑步的熱愛,希望能透過實體書本,讓更多人認識跑步這項運動。也讓這本雜誌成為了台灣跑步圈一份最珍貴的禮物。
✒︎ 本集Guest|運動筆記前編輯 Eulla
✒︎ 必聽劃重點
🎙全員熱愛跑步的媒體-運動筆記
🎙作為網路媒體,在社群上如何經營?
🎙人類吸收資訊的極限就是短而快?
🎙從0開始做雜誌,製作現場的感動瞬間
🎙作為編輯,你喜歡這份工作嗎?
7/20(六)10:00 準時開跑!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你能想像在ig上滑到自己的阿公阿嬤正在翻跳流行歌曲嗎?!
來自台中的這群「網美老寶貝」,不只翻跳流行舞蹈創造千萬流量,還跳上現實舞台、受邀燈會開場表演,舞出超級活力!💥💥💥
本集邀請到來自台中的晨誌社工督導🙋🏻♂️與鼎翔社工師🙋🏻♂️
兩位年輕的社工師運用自身對新媒體和音樂興趣,自己編曲拍攝關懷據點主題曲 #據點之歌。
他們希望翻轉傳統長輩對於「去照顧據點,我好像就是需要被幫助的人」刻板印象,大膽加入K-POP、J-POP,帶長輩翻跳同時認識當紅網路流行曲。最初只是紀錄而拍攝短影片,沒想到一跳而紅,以《網美老寶貝》名稱「出道」,還受邀到台中燈會進行開場表演。
#長輩不是排斥學習新東西 #只是沒有想像過自己也可以做
鼎翔社工師說,他們帶長輩出去表演,上台穿大格網襪、擦鮮豔唇膏,剛開始長輩們還很害羞,但一個人開始後就會帶動其他人。長輩們對於影片受到大量關注,起初還不敢相信,直到開始會被孩子、孫子說:「我在網路看到你的影片欸!」,爺爺奶奶們就開始主動也想學習影片剪輯、註冊帳號。
晨誌社工督導與鼎翔社工師兩人從大學便是好友,晨誌督導不只專注長輩領域、也關注新移民、女性培力等議題,他說:「長輩只是一個年齡的區間,很多時候我們都對「老」自動貼上很多限制的標籤。但其實很多東西他們(長輩)並不是不能做,只是沒有想像過自己也可以。我們只是告訴他你可以、並且陪著他們一起嘗試。」
🎙社區關懷據點、社工平常做什麼?
🎙熱愛音樂、社工師為據點編曲拍MV?
🎙翻轉長輩刻板印象,網美老寶貝出道
🎙你在「玩」長輩嗎?爆紅的質疑與初心
🎙我們不是不想做,只是還沒有想到
✒︎ 本集Guest|晨誌社工督導、鼎翔社工師
🎵先來聽聽兩人自彈自唱的據點之歌
7/13(六) 10:00-11:00 ,別錯過節目首播!
https://youtu.be/fD72IsRZ4sE?si=F0bBLlZiVVsXbJFn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什麼——!首次外景集數來囉!!🔥
信如、珍珠、戳戳三位主持人來到南投信義鄉的小布點假日學校!
HMT你好明天團隊於2019年透過「青年鹿樂實踐家計畫」啟動,並於隔年2020正式成立中華HMT你好明天青年實踐協會,以兒少培力x青年實踐x社區營造 三大領域為主軸駐點當地,透過培力和陪伴的方式創造原民兒少多元發展機會。
這次我們來到HMT小布點基地所舉辦的假日學校活動,和孩子們一起用一週末的時間完成了廣播初體驗,出道作全宇宙首播就在明天!三位主持人又帶回什麼樣的所見所聞呢?
🎙現在的國小流行文化居然是!?
🎙小孩主持人採訪!姊姊跟我們有代溝嗎?
🎙畢業季催淚!精選歌曲推薦【電台網站限定】
🎙初挑戰!廣播劇你放入「情緒」了嗎?【串流平台限定】
✒︎ 本集Guest|HMT你好明天創辦人丸子(楊庭瑄)、小布點假日學校參與同學
💥💥💥超精彩內容你不得錯過💥💥💥
7/6(六) 10:00-11:00
下好離手,等待首播!
※ 本次內容於「電台網站」和「數位串流平台」將播放不同版本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
「哈囉大家好,我是戳戳(ノ>ω<)ノ」
「歡迎來到今天的『網友哩來共』!」
固定收聽 #科技社群敲敲門 的夥伴們一定熟悉這樣的開場白⚡️
在每集訪問專家的過程中,總會有幾個小單元串連:比如隨機採訪網友的 #網友哩來共 ,邀請聽眾一起針對今天的主題發表想法;或者解釋專有名詞的 #科技社群任意門 ,讓大家更好理解來賓帶來的新知。
不過今天的節目破例沒有小單元,咦~~~ 戳戳直接來敲門啦!
身為小單元主持人的戳戳,本身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廣播組,熱愛聲音創作的她做過音樂節目、廣播劇、甚至獨立專輯。在大學時也曾經至中國西北大學「播音主持」專業交換,發現到台灣和中國的「聲音」學習方式居然大有不同!
💥究竟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?
6/22(六) 10:00-11:00
台灣廣播生 vs 中國播音主持?
來聽戳戳的中國交換分享!
✒︎ 本集Guest|戳戳
✒︎ 必聽劃重點
🎙珍珠vs戳戳繞口令誰厲害?
🎙台灣廣播生學什麼!?世新電台製播經驗
🎙中國播音主持 vs 台灣廣播生差異比較?
🎙從廣播到podcast,未來的聲音創作形式改變
🎙分享專業的蘭嶼行:「蘭嶼我的事」
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kjb9qxj4dgft08143xt07amz/comments